近日從廣州建設智慧城市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有效緩解“城市病”,廣州市將計劃用5年的時間構建“智慧廣州”框架,到2020年基本形成智慧廣州體系,城市智慧化程度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低碳技術,引領經濟社會實現發展轉型,形成新型城市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智慧廣州將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導向,圍繞市民需求,為市民提供智能化的生活體驗。
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吳奇澤表示,目前廣州已經開展智能化管理,建設“平安城市”,在廣州各街道、火車站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安裝了26.8萬個監控攝像點,并利用模式識別、智能預警、虛擬巡邏等手段開展公共安全治理;建設“智慧城管”,探索采用無線射頻標簽、傳感器、衛星導航、視頻監控、手持終端等設備實時采集城市管理信息,實現信息實時采集、監控和管理;建設實時路況、停車誘導等信息服務平臺,調節實時交通流量,減少道路擁堵。這些舉動將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運行效率。
此外,“智慧廣州”工程還將大力推進智慧社保、智慧醫療、智慧教育、食品藥品溯源等方面的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將通過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慧社區等示范工程以及智能水網、智能環境等工程,著力為廣州市民營造智慧的生活環境和生態友好型的人居環境。
據悉,“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念已獲得眾多城市管理者的青睞。目前,北京、上海、寧波、南京、深圳等城市也提出了相關的發展思路。
“十一五”期間,廣州信息化綜合發展指數為0.946,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廣州計劃在5年內打造寬帶廣州工程、國際云計算中心、城市海量數據庫和智能化管控中心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自動感知和互聯互通、智慧處理。此外,廣州還將發展智慧型產業,建設網絡商都,提升廣州電子商務、物流和金融水平。
吳奇澤強調,“智慧廣州”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市民“智慧”,到2015年,廣州互聯網普及率將達到80%,九成以上的市民將通過網絡享受工作、生活、學習等服務。(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