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運中心主體育館鋼結構采用旋轉滑移新技術,約800噸重的首個單元鋼結構沿著滑移軌道精確安裝就位。據悉,在國際大型工程建筑上成功采用旋轉滑移新技術,這尚屬首次。
采用滑移新技術科技含量高且可一舉多得。據深圳市建筑工務署署長姜建軍介紹,大運中心主體育館鋼結構工程用鋼量約5800噸,鋼結構工程施工難度非常大,一是結構形式復雜,單層折面空間網格結構在國內大型公用建筑中首次使用,對結構的制作、安裝精度要求高;二是構件吊裝重量大、節(jié)點復雜,大量采用鑄鋼件,對高空拼裝及鑄鋼件與鋼管焊接質量要求高、難度大;三是要在95天完成5800噸鋼結構施工,工期緊張。為了保證質量和進度,項目部采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累積旋轉滑移的施工工藝。
與傳統(tǒng)的鋼結構吊裝施工相比,采用鋼結構滑移施工科技含量高,技術先進,一舉多得——既可以避免大型吊車在混凝土樓板上行走,有利于成品保護,又減少了立體交叉作業(yè),增強了施工作業(yè)的安全性。同時,采用滑移工藝的構件定點拼裝,能使構件安裝實行標準化作業(yè),控制好工程焊接質量、安裝精度。
全程電腦控制誤差不超過一毫米。由于該項目施工技術新、需攻克難關多,其跨度之大、重量之重、弧線滑移等特點均為國內滑移工藝首次采用。深圳市建筑工務署多次召開專家會,奧運場館“鳥巢”的施工單位上海寶冶建設有限公司負責現場施工,并專門調集了曾參與“鳥巢”和五棵松籃球館建設的一批技術能手,根據工程特點,制訂了“空間多軌道旋轉滑移”的施工新工藝,設置了兩條地面軌道和兩條高空軌道進行滑移,確保主體育館鋼結構工程的首次滑移順利進行。
據介紹,所謂滑移,就是采用計算機控制的液壓設備作為驅動力,推動超重物體精確移動,完成特定環(huán)境條件下的工程施工?;迫滩捎糜嬎銠C程序控制,在滑移、就位及使用過程中采用光纖、光柵傳感器數據采集,對重要部位實施應力監(jiān)測,保證結構和配套設備的穩(wěn)定,數百噸“龐然大物”鋼結構滑移到安裝位置,誤差不超過一毫米,成功實現世界上最大重量的旋轉滑移。(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