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榮貴丨山東大學項目管理研究所所長
這是一個VUCA的時代, 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復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給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困擾。層出不窮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新案例不但沒有讓我們更安定、更清晰地看待所處的世界、企業和項目,反而使我們更躁動、更困惑甚至更恐懼。
依托于行政權力、知識權威、團隊協作和可靠計劃等傳統元素的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越來越不足以適應新世界,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產品、物聯網環境、數字化資源和區塊鏈技術讓我們感到本領恐慌和安全感正在逐漸喪失。
究其原因,是因為缺乏適合項目管理人員的、能夠有效處理VUCA時代矛盾的認識論以及支撐這種認識論的穩定邏輯。因為缺乏這種邏輯,我們只能看到離散的、表面的一些管理現象,而不能透過這些現象看到其背后的本質,不能看到那些光怪陸離的個案背后的普遍規律。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新知識、新方法的傳播越來越便捷,人們受到的信息碰撞越多,產生不確定性的新想法就越多。技術的變化令人炫目而又難以預測,試圖以變化應對變化的方式是徒勞的,這方式會使項目管理疲于奔命而累死在新技術、大數據的汪洋大海之中。解決這種“不變是等死、變會累死” 的悖論需要從哲學中去尋找答案,換句話說,需要追溯到項目管理的本原,去尋找項目管理最底層的認識論及其邏輯結構,并據此重新定義項目管理。
之所以“隔行如隔山”是因為站在山腳下才會被山所阻隔,當我們都爬到山頂時,就不存在相隔的問題。技術和管理向來屬于兩個世界,但是,這兩個世界的邊界正越來越模糊,彼此交叉、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一方面,技術的發展不僅會幫助人們突破時空等管理限制,也會改變權力、組織等管理載體,甚至會改變人的價值觀和倫理觀等管理基礎。忽視技術對管理變革的沖擊和帶動作用是典型的掩耳盜鈴。
另一方面,技術的變化都是因人而起,也都是人性的萬相。正如《金剛經》所言:“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不拘泥于技術多姿多彩的表象而進一步審視技術背后隱藏的人性本原,我們會發現技術并沒有摧毀管理的最終基石。項目管理最底層的認識論及其邏輯結構能夠幫助我們得到心靈上和精力上的解放,讓我們明白成事與敗事的原因,也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借助實體和虛擬資源來完成項目任務,使我們在千頭萬緒的管理工作中找到最輕巧、有效的杠桿點。
在VUCA時代,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項目的本原,需要重新思考管理的本原,也需要重新思考技術創新的本原。只有將這三種本原匯集到人性這個焦點上時,才能重新定義項目管理,才能夠據此更清晰地看清世界變化的根本脈絡,也才能夠更有效和安定地應對這些變化。
物極必反,當傳統的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不能幫助我們提高應對變革的有效性和安全感時,就意味著重新定義項目管理的時機已經到來。
文章來源于《項目管理評論》,轉載已獲得作者授權。